当小规模纳税人连续12个月销售额超过500万时,需要按照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处理:
· 主动登记:根据相关税收法规,小规模纳税人连续12个月累计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,应当在申报期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按照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一般纳税人登记手续。例如,某小规模纳税人从2023年7月到2024年6月这连续12个月的销售额超过了500万,在2024年6月所属期申报结束后的15个工作日内,就要去办理登记。
· 逾期登记:如果纳税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一般纳税人登记的,主管税务机关会在规定期限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制作《税务事项通知书》,告知纳税人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相关手续。若逾期仍不办理的,自通知时限期满的次月起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,不得抵扣进项税额,直至纳税人办理相关手续为止。比如,纳税人在规定的15个工作日内未办理登记,税务机关在5个工作日内通知,纳税人又未在通知规定的5个工作日内办理,从下一个月起就按上述规定执行。
· 税率变化:小规模纳税人通常适用3%(疫情期间有优惠政策,如1%)的征收率,而一般纳税人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适用不同的税率,如销售货物适用13%税率,提供建筑服务适用9%税率等。一旦转为一般纳税人,就要按照相应的税率计算销项税额。例如,某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后销售一批货物,销售额为100万元,适用13%税率,那么销项税额就是100÷(1 + 13%)×13% ≈ 11.5万元。
· 进项抵扣: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进项税额,这与小规模纳税人不同。企业在采购货物、接受服务等取得合法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扣税凭证后,可以按照规定进行进项税额抵扣。比如,企业购买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,发票上注明的税额为5万元,那么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就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扣除这5万元。应纳税额 = 销项税额 - 进项税额。
· 申报期限:小规模纳税人一般按季度申报增值税,而一般纳税人通常按月申报增值税。转为一般纳税人后,要按照月申报的要求,在规定的申报期内(一般为次月的1 - 15日)进行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。
· 发票开具:小规模纳税人一般只能自行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,如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,要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。转为一般纳税人后,可以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。企业需要按照规定购买税控设备,在开票系统中进行发票开具操作,并且要严格按照发票开具的规范填写发票信息,包括购买方信息、货物或服务名称、金额、税率等。
· 发票认证:对于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扣税凭证,一般纳税人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认证或勾选确认。目前,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期限已取消,但为了及时抵扣进项税额,企业应尽快进行认证操作。认证方式包括网上认证、自助终端认证等。
· 会计科目设置: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核算相对简单,一般只设置“应交税费 - 应交增值税”科目。转为一般纳税人后,需要设置“应交税费 - 应交增值税(进项税额)”“应交税费 - 应交增值税(销项税额)”“应交税费 - 应交增值税(进项税额转出)”等多个明细科目,以准确核算增值税的进项、销项和应纳税额情况。
· 成本核算:一般纳税人在成本核算上要更加准确和细致。由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,在采购成本的核算中要将增值税额分离出来。例如,企业购买一批原材料,含税价款为113万元,其中增值税额为13万元,那么原材料的成本就是100万元。同时,在核算销售成本时,要与销售收入相匹配,准确计算销售毛利和利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