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避免转让公司的隐性债务风险?
一、全面尽职调查
-
财务审计
- 核查标的公司近3年财务报表,重点排查未列明的借款、对外担保、工程款拖欠等潜在债务,并要求转让方提供第三方审计报告15。
- 通过工商档案、法院执行信息公开网等渠道验证债务真实性,避免“过期资质”或未结税务纠纷等风险13。
-
法律筛查
- 审查公司历史诉讼记录、行政处罚及安全生产事故,特别关注《股东会决议》中未披露的担保责任36。
- 通过天眼查、企查查等工具查询关联企业风险,避免“三无公司”(无项目、无社保、无完税)16。
-
项目核查
- 调取公司历史项目合同、验收报告及回款记录,排查未履行完毕的合同义务16。
二、合同条款设计
-
分段付款与责任绑定
- 采用首付30%定金、尾款20%待债务清算后支付的模式,约束转让方配合债务处理14。
- 要求原股东签署《债务承诺书》,承诺对隐性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,并抵押个人资产作为担保14。
-
陈述与保证条款
- 明确转让方需书面保证“已披露全部债务”,否则承担赔偿责任67。
- 加入“兜底条款”:若交割后发现未披露债务,转让方需按债务金额的120%-150%赔偿15。
-
税务规划
- 约定转让价格需符合税务公允标准,避免因“平价转让”引发税务稽查风险18。
三、法律程序与交易模式
-
合规操作
- 完成股权转让后,依法办理工商变更登记,并通过公告或书面通知债权人,保障程序合法性36。
-
灵活交易模式
- 资质剥离:通过母公司成立子公司转移目标资质,隔离原公司债务13。
- 股权收购:仅收购部分股权并保留原管理团队过渡,降低整合风险13。
四、其他风险防控
-
担保措施
- 要求转让方提供第三方(如金融机构)对隐性债务的担保58。
- 在协议中设定竞业限制条款,防止转让方利用原公司资源从事竞争业务7。
-
专业支持
- 委托律师全程审核合同条款,确保法律效力67。
- 通过资产评估机构确定股权公允价值,规避税务争议8。